儿童缺钙有征兆
如今,像佝偻病、鸡胸、驼背等典型的缺钙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轻度的缺钙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问题依然突出。如果您的孩子不进食牛奶及奶制品,那么,他十之八九存在缺钙问题。
轻微缺钙或者缺钙的早期,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脾气怪;睡眠不安宁,如不易入睡、夜惊;出汗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其实,很多的缺钙症状很不典型,它们只是发生某一症状的危险因素而已,如龋齿、近视、荨麻疹,甚至是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拉肚子等,这可能都与缺钙有关。
六种因素影响钙吸收
1.年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钙的吸收能力强,年龄增长,钙的吸收率就下降。婴幼儿可高达50%~60%,儿童青少年30%~40%,成年人20%~30%,中年人10%~20%,60岁以上低于10%。所以从幼年开始摄入足够的钙,对老年时的骨骼质量,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2.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保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比例,使钙和磷能够钙化,沉积在骨骼中,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要有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被吸收利用。
3.愈是缺钙吸收率越好,机体不缺钙时,吸收率低,摄入的多余的钙就从汗、尿中排出体外。
4.高脂肪膳食或对脂肪吸收不良时,会使钙与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而影响吸收。
5.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以及紧张、抑郁、愤懑等情绪状态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6.食用含草酸高的蔬菜,如茭白、竹笋、菠菜、苋菜,可使钙成为难溶解的草酸钙而不易吸收。如果在下锅前,先在热水锅中炒一分钟,可除去蔬菜中的大部分草酸。
点击关键词
钙含量
一般来说,钙制剂或钙保健品都标有含钙量。标明含钙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含钙化合物的量;另一种是含钙元素的量。营养学上习惯用钙元素的毫克量来表示。常用钙化合物的含钙量为:乳酸钙13.0%,碳酸钙40.0%,磷酸氢钙23.0%,葡萄糖酸钙9.0%,氯化钙27.2%,醋酸钙23.0%。而保健品市场上习惯以化合物含量来表示。因此,当您的孩子缺钙时,千万要看清剂量,比如您要给孩子每天补500毫克钙,选择的是葡萄糖酸钙,那么您如果补500毫克化合物,只相当于45毫克的元素钙,与标准补给量差90%还多。
吸收率
曾几何时,商家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出了这个“吸收率”法宝,一时之间让人眼睛一亮。实验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给缺钙的小白鼠补钙,可能会达到90%,但是许多钙保健品却竟敢喊出吸收率100%,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其实,对钙而言,人体的吸收率只能达到30%左右,而且还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预防科学院营养及食品研究所的实验观察证实,很多钙保健品的钙吸收率都差不多。
维生素D
影响钙吸收最主要的因素是维生素D,确切地说是体内的1,25-二羟维生素D。这种活性的维生素D是食物中的维生素D与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再合成维生素D3,然后在肝脏,尤其是肾脏中经羟化反应而生成的。它能促进钙在小肠甚至在结肠中的吸收。如果人体缺乏1,25-二羟维生素D,钙的吸收只有10%。如果补充了维生素D,并在肝脏与肾脏合成了1,25-二羟维生素D,在重度缺钙的情况下钙的吸收率会增加到60%左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