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正文

宝宝体温超过38.5℃时用退烧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在育儿的过程中,宝宝发烧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在遭遇宝宝发烧问题之时,不同的家长会做出不同的决策。有的父母是在宝宝一发烧时就赶紧服用退烧药。那么这种做法合理吗?母婴专家指出,宝宝体温超过38.5℃时用退烧药。

1.明确诊断后再合理选择退热方法:当细菌、病毒或其他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人体后,与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相互作用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可以使得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人体的发热。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通过出汗而达到散热的过程,但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缓解发热的症状,而不能解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并且有时还可能因为用药后改变热性掩盖病情而影响了医生作出诊断。

所以,在选用解热镇痛药时,必须要诊断明确,再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如G6PD缺乏患者只能选择几种有限的退热药,部分退热药是会引起小儿溶血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有G6PD缺乏患者发热时首先去寻找医生的帮助,告诉医生患者有“G6PD缺乏”,由医生选择或建议安全的退热药。

2.一般体温高于38.5℃才使用退烧药: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又由于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处于高热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小孩发生高热惊厥或脑部受损,故一般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建议不急于服用退烧药,可以采用温水擦浴、敷冰袋等物理降温的方式,当体温超过38.5℃时,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服用退烧药。

3.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剂型:退烧药中最常见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市面上含有这种药物成分的药品种类很多,剂型也不少。药物的剂型不同,也会使得药效发挥作用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存在一些差异:片剂剂量准确,含量差异小,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胶囊剂掩盖了药物的苦味和臭味,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稳定性好,能定时释放药物,较适合成年人服用;咀嚼片加入了糖、果味香料,嚼起来的时候香甜可口,小孩子比较喜欢吃,但服用时如果直接吞服或咀嚼不充分时,则达不到退热效果;混悬剂、糖浆剂使用方便,口感良好,比较受小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