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正文

生活中帮孩子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

 经常听到很多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小宝宝不好好吃饭,导致身体发育不能正常生长,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营养不良。其实爸爸妈妈需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零食,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工作。喂养指南让宝宝有一些参与感,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不爱吃饭,有时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宝宝在1周岁后开始出现自我意识,1岁半以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拒绝吃饭和挑食拣饭是孩子向大人强调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大人干预他自由的一种表现。

而偏食、挑食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如“铁”缺乏时易患缺铁性贫血、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不振。“锌”缺乏会影响味觉素的形成,降低味蕾功能,出现味觉下降,出现厌食或异食癖。

鼓励孩子参与餐前准备

根据孩子凡事都愿意参与的特点,鼓励孩子帮助大人作餐前的准备工作。进餐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语言赞美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并带头品尝,故意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但一些苦味和特殊怪味的食品不必强求孩子去吃。

家长还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的差异,安排适宜的户外运动,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家长不要挑食

孩子不爱吃饭,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于是威逼利诱使出种种招数迫使孩子吃饭,但收效不大。另外,现在生活条件过于优越,什么好吃的孩子都能吃到,所以引不起吃饭的兴趣。有的家长对孩子活动处处加以限制,运动量太少,能量也消耗得少,缺乏饥饿感造成食欲减退。

还有一些家长不恰当地使用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或者“祛火药”,其中可能含有激素,厚腻滋补药、苦寒药物也会使孩子的胃肠受到伤害,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母婴孩子的食欲。

相关阅读